720全景
返回顶部
×
欢迎访问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网!
云南首批少数民族定向培养“法官”毕业即将上岗
时间:2012-06-21 来源:原创 作者:管理员 浏览:12951
分享

  人民网昆明6月20日电 (记者傅月红)云南民族大学内,彝族小伙子普中辉今天毕业了。和其他18名身着各式少数民族服装的同学一样,不久,他们将踏上各自去基层法院工作的路。

普中辉2008年进入云南民族大学法学学院,同年,20名会讲少数民族语言的学生被遴选出,作为首批定向生,在民族大学法学院享受4年“免费”教育,毕业后按规定参加法院系统公务员考试,成绩合格者到签约定向基层法院参加工作。据了解,目前民族大学在校的定向生共144名,今年19名定向生毕业(2008级因不遵守校规校纪被开除1名)。

  据了解,少数民族定向招录工作从前期的调研工作,到招录方案的起草以及整个招录程序,省高院领导都亲自把关,确保录用各民族最优秀的学生。“我太幸运了,在残酷的就业形式下,得到这么好的机会。”和磊是这群学生中唯一的摩梭人,一身火红的礼服格外惹眼。说到四年的大学生活,这19名少数民族定向培养“法官”感慨万千。云南省高院特意安排本院一名干警作为与云南民族大学的联络员,每周联络员去学院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除此之外,在省法院和昆明中院遴选8名政治素质强、审判业务精的年轻法官担任定向校外辅导员,负责为定向生在学习上进行辅导和帮助。

  由于所有定向生均来自云南省各民族自治州所辖的民族县,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差,有些学生明显感觉倒上课很吃力,尤其是英语还有些专业课总是跟不上。基于这些情况,云南省高院和民族大学想了一系列的办法,来帮助这些少数民族定向培养“法官”们。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互帮互学的形式——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一名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形成一对一结成对。与此同时,组织多个兴趣小组,每周抽出一二个晚上自习的时间进行交流互学,以提高成绩。

  司法考试对于法官班的学生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2011年,法官班的19名学生全部报名参加了司法考试培训班,通过培训,绝大部分同学深切感觉到以前所学的知识不足,知耻后勇,到培训后期,同学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培训中,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功夫不负有心人,考试结束后,有2人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司法考试A证,有6人通过C证。考试分数出来后,召开总结会,每个同学都发言总结自己的优缺点。

  不能光说不练,对于定向生的培养,省高院和民族大学更加注重实践。“我们每年假期的时候,都会去基层法院实习,这让我学到了很多。”普中辉说到实战,显得格外兴奋。他告诉记者,在校期间,他们参加了2次现场庭审活动,“参与到庭审活动中,真是太让人兴奋了”。2011年9月,昆明中院开庭审理一起运输毒品案,被告人是四川彝族,他不会讲汉语,只会讲本民族语言,但昆明中院审理此案件的法官却不懂彝族语言。普中辉幸运地被选中为法官翻译,同时08级其他同学参加旁听。庭审结束后,同学们对此案的审理进行讨论,然后庭长进行评价,“这次实战,真是让我们深受教育”,普中辉说。

  与其他法学专业的同学相比,这些定向生们是幸运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许前飞经常去学校看望学生,与他们座谈,为他们上课,悉心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从如何学习、如何做人,怎么才能更好地学好专业知识及法院审判工作流程等定向生们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座谈交流,也为他们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是农村长大的,我觉得我一定要为不懂法的村民们提供帮助,基层虽然苦,但是我却觉得值得了”,普中辉说。

  夕阳西下,法官班们的19名同学在校园里举着毕业证对着相机幸福微笑,夕阳的余辉,在他们眼中闪着金灿灿的光芒——笃定,冷静,不骄不躁。近黄昏的夕阳,显得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