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云南省民语委办公室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2025年7月11日,成功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语文学术讲座”2025年第二讲,既是学术交流的深化推进,更是单位内部“传帮带”工作的生动实践。
本次讲座由本单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何林富、谢红梅主讲,他们结合自身扎实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向全体职工进行了深入分享,为年轻同志做了引领示范。
何林富(摩梭人) 以自身十余年民族语言文学创作与研究经历为脉络,系统分享了学术研究心得、论文撰写经验及成果转化应用。他不仅回顾了个人成长历程,更着重从边境语言文字服务国家安全、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维度,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议,展现了中间科研骨干的视野与担当,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谢红梅(汉族)深情讲述了坚持语言田野调查的历程,分享了克服母语干扰记录分析少数民族语言的经验。她将“从不会记音到爱上记音”的过程总结为“大胆下笔、小心求证”和“不断失败、不断突破”的科研精神,特别勉励年轻语言学人要勇于实践、不怕犯错,积极投身民族语言记录与本体研究。她的分享饱含对事业的热爱和对新人的殷切期望,是“传帮带”精神的具体践行。
此次两位主讲人的成长轨迹与分享内容,正是办公室近年来在习近平人才工作思想指引下,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和“传帮带”工作的一个缩影。随着资深专家(60、70年代生人)陆续荣退,80后、90后专业技术人员已迅速成长为科研中坚力量。当前的人才队伍结构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鲜明特征:既有精通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各民族人才,也有各民族之间相互对语言文化的主动学习,形成双向文化尊重和跨民族深度对话;研究领域覆盖语言本体研究、民族语文翻译、民间文学以及计算机、档案和财务等保障支撑岗位。通过持续搭建平台、鼓励交流、推动实践,办公室成功营造了“老带新、新促老、共成长” 的良好氛围,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
未来,云南省民语委办公室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传帮带”模式,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新时代民族语文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专业支撑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