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全景
返回顶部
×
欢迎访问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网!
社会变迁中的金平县老街村瑶族语言文字
时间:2023-08-29 来源:原创 作者:admin 浏览:3325
分享

社会变迁中的金平县老街村瑶族语言文字

 

盘金祥 1    邓才兰 2

 

摘要: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其人口在中国56个民族中位居第13位。2000年中国瑶族人口为263.74万人,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湖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区)和越南、老挝、泰国、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瑶族在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471,946人,湖南省有704,564,广东省有202,667人,云南省有190,610人,贵州省有44,392人,江西省有几百人。由于瑶族长期频繁迁徙,居住分散,与其他民族交往频繁,因而民族内部呈现一些差异,人们习惯按照瑶族所操的语言的差异,把瑶语分为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和苗语支、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和汉语方言的平地瑶语。按照瑶语支勉语不同的语音和词汇以及自称等,学术上一般又把瑶语勉语大致划分为3个方言。(一)-金方言。勉-金方言是使用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方言,有瑶族居住的县份,大都有使用这个方言的人。根据勉-金方言语音和词汇的异同,又把勉-金方言分为优勉、标曼和金门3个土语。海南省的苗族语言也属这个方言的金门土语。(二)标-交方言。根据标-交方言语音和词汇的异同,又把标-交方言分为标敏和交公勉两个土语。使用交公勉土语的瑶族人数不多,主要分布在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使用标敏土语的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全州县东山地区,与东山相邻的灌阳和湖南的道县、双牌也有一些。(三)藻敏方言,不分土语,说这个方言的瑶族主要分布在广东的连南瑶族自治县,与它相邻的阳山和湖南的宜章也有一部份人在使用。由于瑶族居住分散,使用不同方言或土语的人们相互间是不能用勉语通话的,方言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各有一定数量来源不同和交叉不同的词语。勉-金方言的语音特点是元音分长短,有一套塞音和鼻音韵尾,还有一套清化鼻音;标-交方言元音不分长短,塞音韵尾已消失,鼻音韵尾也只有_n_?,虽然也有一套清化鼻音,但在声调的分配上与勉-金方言不同;藻敏方言元音也不分长短,没有送气音声母,没有清化鼻音声母,没有颚化和唇化音声母,声母简化是这个方言的特点。三个方言都吸收了不少汉语借词,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声韵母和语法结构形式。标-交方言的汉语借词比其他两个方言要更多一些,有些借词其他两个方言仍使用固有词。操勉话的瑶族,有的地方叫勉瑶(又叫盘瑶、过山瑶等),是瑶族众多支系中人口比较多的一支,使用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的勉话,主要自称“勉”[mien42]或“尤勉”、“优勉”[jiu42mien42]。勉瑶在云南文山州有“大板瑶(或板瑶)”、“角瑶”等他称;在云南红河州有“红头瑶”、“花瑶”等他称。勉话是瑶语支瑶族中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本文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金平县金河镇广街村民委员会老街村民小组瑶族勉支系50年来的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变化情况。

一、引言

村落是指按照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在史前主要表现为血缘关系)所组成的共同体的人们居住生活得以实现的空间和居民居住生活方式的物质实体,是一种由多种物质要素构成的复杂的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中,语言的交际和使用使各种要素得以沟通、协调和发展。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等。于是,人们就从各个角度去研究语言,探讨和语言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村落语言文字的调查研究属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畴。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从不同的社会角度去考察语言,进而研究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语言变异。因此,在村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语言是所必须依赖的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云南少数民族社区的发展变化是千差万别的,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对少数民族社会、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产生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的各种文化生活受到严重冲击,受到不断的挤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生存和发展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子女在不断丧失自己的母语,捍卫母语的呼声此起彼伏,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据悉,全世界语言消亡的速度非常惊人。有关专家估计,全世界现有的6000多种语言中,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在消亡。而每一种语言的消亡都是一种美妙文化或智慧的消亡。因此,语言的消亡就像物种的消亡一样引起了人们的共同关注。物种的消亡会给地球带来的是生态的失衡,一旦生态失衡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而语言的消亡对人类来说,也就意味着文化多样性和智能多样性的缺失。因此,本文试图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河镇广街村民委员会老街村民小组瑶族勉支系的语言文字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因为,老街村是我省所有瑶族村寨中距离县城最近的唯一的一个瑶族村,对研究在强势、经济、文化背景下,瑶族的语言文化是如何适应的?老街村从解放初期的44户瑶族,273人,发展到今天的113户瑶族,440人。50多年来,他们的语言和文化、经济、社会生活是如何得以延续下来的?他们是怎么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边缘和交通要道上把自己的语言文字保存下来并不断适应、发展并融入这个社会的?在此过程中,他们都面临了哪些困难和问题?他们的语言文字在此过程中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可知,老街村是个非同寻常的瑶族村,也是个非常适合研究瑶族语言文字在强势环境下变异情况的一个最理想的研究点。因此,通过对老街村瑶族勉支系语言文字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变化的观察和调查研究,所取得的各种数据对我们掌握瑶族勉支系的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如何保持良好的文化生态,构建和谐的语言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本研究在进行调查之前和在进行各项调查过程中,尽量查阅和搜集以往各地与瑶族勉支系历史、社会文化相关尤其是与瑶族勉支系语言相关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认真查阅以往有关专家、学者调查、研究老街村瑶族的研究成果,并把它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参考。在研究过程中,本研究采用了重点访谈、参与观察、调查问卷等手段和方法,重点了解了老街村的历史、地理位置、人员结构、文化教育、语言文字、民族关系、语言政策等,重点访谈对象主要是老街村不同时代的管理者,即生产队队长、村长、村民小组组长、副组长、师公等对村社生产、生活管理、民族文化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社区人物,从中获取了大量珍贵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根据课题组的要求,本项目按照距城市的远近、交通方便与否、文化教育程度高低、聚居区与散居区等情况进行典型抽样选点,并根据使用人口较多、语言方言差别较大的特点,选取本村落作为瑶语勉方言距离城市最近、交通最方便的研究点,所选的老街村,户数已在30户以上,是符合本项目要求的。

三、研究点概况

(一)老街村基本情况

老街村位于县城东面城郊,距离广街村委会2.3公里,距离金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2.3公里,隶属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河镇广街村委会,国土面积有4.98平方公里,海拔1320米,年平均气温20.7℃,年降水量2334毫米,适宜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老街村是个瑶族、哈尼族以及少量汉族的混居地,其中瑶族有440人,哈尼族有228人,其他民族有25人。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89亩(其中:田209亩,地480亩),人均耕地1.04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作物;拥有林地2654.5亩,水面面积11亩,其中养殖面积11亩;荒山荒地3433亩,其他面积688亩。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全村有97户通自来水,有5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34.46%)。有148户通电,有81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8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54.73 %和54.7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1户(分别占总数的23.65%和14.2%)。该村到县城驻地金河镇的道路为柏油路路面,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有2.3公里,即县政府所在地的农贸市场,它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各民族村民赶集,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全村共拥有汽车9辆,摩托车14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已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17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09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9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1亩。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3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种植业收入39万元,占总收入的26.53%;畜牧业收入29万元,占总收入的19.73%;渔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1.36%;林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1.02%;第二、三产业收入65.5万元,占总收入的44.55%;工资性收入0.22万元,占总收入的0.15%。农民人均纯收入1325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22万元,其中,外出务工3个月以上人数5人。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在县内销售。近年全村主产业销售总收入达42.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9%。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良种母猪养殖、土鸡养殖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专业合作组织1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数54户。该村建有公厕5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4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到2007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00人,参合率90.23%;享受低保108户450人。由于老街村距离金平县人民医院和金河镇卫生院很近,路程仅有2公里左右。因此,村民们的医疗服务主要依靠县人民医院和镇卫生院。由于老街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艺术、风俗习惯都各有不同,但是,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朴实大方、敬老爱幼,互相帮助则是共有的美德。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老街村还成立有1个业余文艺宣传队。全村村务实行公开的项目主要有村政、村情、财务、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及完成情况。村务公开方式主要以黑板报、村民会议两种方式公开。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789元(人均1.19元),一事一议筹劳63个(劳均0.1个)。年末集体固定资产241.1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主要以黑板报方式进行村财公开。到2007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3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689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20亩。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各村进村路面硬化,实施"三通"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建设一批以发展农村为主体的支柱产业,投资75.6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使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宽裕、村容村貌整洁、农民增收、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目前,老街村村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耕地面积少,人口增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失地农民在不断增加,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本村最大的困难和问题。因此,老街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为: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结合部的交通、地理优势,争取扶贫资金、项目、技术,重点带动一批养殖户发展良种母猪养殖,户均3头种母猪,以示范村的形式带动一片,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种植户户均达到3亩蔬菜;同时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每年输出150人,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目前的1325元增加到1600元。

(二)老街村的历史、民族、教育、人口结构情况

老街村,当地瑶语称为“路黑浪”[lu54hei33la?234]。解放前,老街村在行政上设一个甲,由汉族担任甲长,归王布田镇保长管辖。因为,老街村是金平县城关王布田最老的集市,位于城关近旁,个旧到金平的公路从村中穿过。自从王布田发展为集市后,老街村的集市已废除,变成为金平城郊的一个瑶族、哈尼族和少量汉族混居的民族山村。所以,解放后就称为老街村,划归金平县城关镇领导,2005年乡镇改革时,划归金河镇管辖。老街村所在的金河镇是个多民族聚居镇,在本镇居住的主要民族有:哈尼族、瑶族、苗族、彝族、壮族。因此,老街村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较为特殊。据调查,老街村最初仅有3户瑶族,解放时发展到20多户,1955年和平协商土地改革时,划出2户地主,4户富农,他们出租土地,雇长短工,放债等。据老街村的老村长邓成林讲,老街村的瑶族是从贵州迁来,曾居住过打树村一带,后来才从打树村迁到老街村。目前,老街村有瑶族113户,440人,全部属瑶语支勉话的瑶族,当地称他们为红头瑶。早迁来的叫邓麻糖。老街村瑶族有盘、邓、赵和李姓四个家族。在盘姓中又分为灰盘[le42pien42bu53],红盘[le42pien42si53 ],白盘[le42pien42pε21],青盘[le42pien42mε?33],黄盘[le42 pien42ya?42]。邓姓按辈份分为酸邓[le42ta?42sui33]、干邓[le42ta?42kha?33]和灰邓[le42ta?4233bu53]。赵姓分大、中、小三种,大赵瑶语称为[dom42le42tseu231],中赵又叫“岩上赵”瑶语称为[bε?42tsa?21tseu231],小赵瑶语称为“岩底赵”[le42tseu231ton33 ]。李姓分为大李[dom42le42lei231],红李[le42lei42si55],青李[le42lei42mε33],汉李和。以上各姓之间都有或远或近的姻亲关系。瑶族娶其它民族为妻的有汉族、苗族、彝族,瑶族虽然与哈尼族相邻而居,但两个民族之间还未有婚姻往来,只是哈尼族有人从瑶族的另一村板板桥村娶了瑶族。瑶瑶迁到该村居住的时间大致是19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约有6-7代人),最早迁入该村的是邓家。邓成林,现年年龄64岁,生于老街村,属瑶族邓姓中的酸邓[le42ta42sui33]。老街村虽然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但至今仅有10名瑶族人参加工作,且仅有女性1人,说明该村瑶族受教育的水平并不高。50年代,云南民族学院的宋恩常教授和邓金元(瑶族)曾对老街村的瑶族道教信仰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瑶族历史悠久,进入封建社会较早,随着道教的传入,瑶族民间盛行“方块瑶文”。老街村瑶族主要信仰道教,并把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融入道教里,他们供奉神仙,崇拜祖先,称祖先为家先[jia42fin33],每年进行三次祭祖仪式,常用的经书有《万通吉书》、《大命书》、《送亡书》、《超度书》等,但老街村内能够掌握方块瑶文的人很少。因此,老街村的瑶族文化十分令人担忧,老街村目前只有邓成林一名师公,要在村内完成较大的宗教仪式时,都要从新寨等瑶族村寨请其他师公来帮忙,否则难以圆满完成。老街村有5、6人会读瑶族的方块文字,看得懂瑶族的经书。在本村中,邓成林是目前还健在的瑶族师公,其父亲也是师公,在村中还有盘金书会做一些小的瑶族宗教仪式,因此,村中要做大的宗教仪式时,人手不够就到新寨、河头等瑶族村寨去请。因为,老街村的瑶族与其它地方的瑶族一样,婚后都要举行挂灯仪式,挂灯仪式要请七个师公[sai42o?33]才能举行,在老街村中,盘、邓、李、冯、大赵五姓要先举行三台灯仪式,然后还要举行七星灯仪式,而该村的赵姓的小赵只举行三台灯仪式。老街村的宗教活动基本正常,但邓成林(邓成林既是村长,又是师公这种多重角色,在瑶族村寨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师公对瑶族宗教人员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情况很是担忧,如前所述的,邓成林的父亲是师公,到他时,他也是师公,他是跟父亲学习的,邓成林育有3个儿子,4个女儿,但他的儿子也没有继承他的师公的职业。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喜是喜欢,就是太懒,用不着时没人学,不想学,越用着时,就急急忙忙跑来求。

老街村是个瑶族、哈尼族以及少量汉族的混居地,其中瑶族有113户,440人(男的有223人,女的有217人);哈尼族有57户,228人(男的有119人,女的有109人);其他民族有25人。在以上这些人口中,有农业人口665人,男性,339人,女性,326人,劳动力,491人。老街村的最早居民是汉族,至今还有3户汉族与瑶族共村居住,当地人称之为“老根人”[lu42kon33mien42]。大部份汉族迁走后,由名叫邓麻糖[ta?21ma42tha?33]的邓姓瑶族最先搬来居住,后来其它瑶族才慢慢的从不同的村寨随之迁来,老街村的李姓瑶族是从水碓冲迁来,盘姓和赵姓瑶族是从新寨迁来,哈尼族是后来才迁来的。在老街村内,瑶族称哈尼族为“减尼尔”[tcian42 ni42op55],哈尼族称瑶族为“瑶人让”[jao42dzen42dza42]。老街村在民国时期叫王布田街,现由瑶族和哈尼族及少量汉族居住,名誉上是一个组,实际上是分成瑶族和哈尼族两个生产小组,生产、生活都是各干各的,老街村周围的民族村寨仅有大保寨(哈尼族村)和五家寨(汉族村);其次就是县城和一个部队的驻扎地了。老街村作为瑶族和哈尼族以及汉族共同居住的一个杂居村,几个民族的关系一直都很融洽:早期的时候,由于哈尼族人口比瑶族人口少了很多,因此,村内有重大事情时都要请瑶族过来帮忙,现在,随着哈尼族人口逐渐增多后,也就不再请瑶族去帮忙做事了。只有在举办婚宴时,才会请平时相处较好的一部份瑶族人去参加,而不是全部瑶族都请,但瑶族和哈尼族至今还没有发生不愉快的重大事件。老街村成立合作社时,社长的职务一直是由瑶族盘成科担任,盘成科退职后,也就是说,从1979年开始,又由瑶族邓成林任村(组)长,从事村(组)长一职的时间长达20多年,刚退职下来才有5年。现任村民小组组长为哈尼族普有明,村民小组副组长为瑶族邓文金。老街村的教育设施比较齐全,在附近建有八一小学和八一中学,子女都可以就近入学。八一附属小学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6平方米,有教师33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11人,本科毕业1人,专科毕业27人,高中以下的有5人。目前有小学生101人,入学率为98.7%;初中生有47人,入学率为98.30%。全村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1人,中学的有63人;小学的有501人;未上学的有90人。八一附属小学2008年在校学生为428人。具体情况见下表:八一附属小学民族学生在校情况为:

民族

汉族

苗族

瑶族

哈尼族

彝族

壮族

傣族

合计

1.1班

10

1

11

12

1

1

1

37

1.2班

16

1

7

13

1



38

2.1班

13

2

7

12

3



37

2.2班

15

2

8

6

4



35

3.1班

14

1

8

9

2



34

3.2班

10


11

12

1


1

35

4.1班

15


7

15

3



40

4.2班

12

2

5

13

2

3

1

38

5.1班

9

1

8

8

8

1


35

5.2班

13

3

3

16



1

36

6.1班

12


5

14




31

6.2班

11

1

2

13

5



32

合计

150

14

82

143

30

5

4

428

其中老街村

27

2

60

46

6

2

1

144

从上表可以看出,瑶族学生为60人,哈尼族学生为46人,其它民族学生有38人。八一附属小学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其附近的老街村,其学生数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4%。

(三)老街村瑶族语言文字现状

我们到达老街村后,首先以诚恳的访谈方式,拜访了年纪大的且具有能力管理村内事务的瑶族村民,从他们哪里了解本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的村民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情况,各年龄段的瑶语语音有什么不同?然后寻找他们认为语音有差别的群体进行词汇记录,分析造成瑶语语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寻找此次瑶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的突破口。我们通过调查、走访不同年龄段的村民后发现,在老街村内,30岁以上的村民的瑶语是比较纯正的,而2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的瑶语语音发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变化。因此,我们就把调查的重点和主要精力都放在20岁以下的群体,在村内找他们闲谈,观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音变化规律,并对一些容易发生语音变异的词汇进行重点记录,从中获得了大量的语言资料,并发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有规律的语音变化问题。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母亲的语言对其子女的语言影响非常大,这可能和母亲长期与孩子亲密地生活在一起有关系,即母语的语音力直接影响到下一代,所以人们称自己的语言为母语也就不足为奇了。老街村20岁以下的瑶族村民和30岁以上的瑶族村民的一些词汇的辅音形成有规律的对应关系,同一个词形成了用不同的辅音进行表达,这种语音变化主要表现在辅音方面,即凡是30岁以上瑶族村民的瑶语辅音为hl[?]、hm[]、hn[  ]、hny[  ]的,在20岁以下瑶族村民中一律变为辅音h[h]音。这种语音变化趋势同样发生在金平县的其它瑶族村寨中,说明金平县的瑶语勉方言正在朝这方面在发展和变化。如:30岁以上的村民都发hlax(月)、hmeiv(米)、hnangx(饭)、hnyangx(年),而20岁左右的年轻人均发hax(月)、heiv(米)、hangx(饭)、hnangx(年)音,hauv(竹),只是辅音在变,而元音并没有变,这似乎是瑶语语音的一种变化趋势,初次与这些年轻人交流时,我都还一时不适应,后来发现这些辅音均形成一一的对应关系后,也就逐渐适应了。30岁以上的村民讲的瑶语基本一致,并且用瑶语与我们表达相当清楚,瑶语表达没有问题,而我们用瑶语对20岁左右的年轻人问话时,他们有时用瑶语表达不出来或用瑶语回答不了问题,有时只好借助汉语或在他人的协助下才表达清楚。只是50岁以上的老人听不懂汉语普通话,借用汉语时是借用本地汉语。在汉族“老根人”人口中,除老人不会讲瑶语外,年轻的汉族人都会讲瑶语,甚至出现时而讲瑶语,时而讲汉语的现象。在老街村的瑶族村民中,没有人是不懂汉语的,只是程度不同而也。有三分之一的人还会讲哈尼语,只是女性的人会哈尼语的要少一些。邓成林是村中见过世面较广的人,他曾是部队里的职工,在部队里建过营房,做过水电工、泥工等工作,因此,他会讲多种民族的语言,他会讲的语言主要有汉语、哈尼语、蓝靛瑶语(蓝靛瑶语是他小的时候与父母去种地,放牛时与蓝靛瑶小伙伴一起放牛时学会的。)在老街村中,哈尼族会讲瑶族话的人并不是很多,而村民们对瑶族不讲本民族话的人非常反感,他们认为是忘本、忘根。当地人认为,在本民族不讲本民族话方面,金平县金河镇板板桥村的瑶族是表现最明显的,经常讨人骂。在本次调查的老街村中,涉及瑶族文字方面,主要是指在瑶族民间使用的方块瑶文,在老街村中,虽然大多数人很早就会讲汉语、识汉字,但熟练掌握方块瑶文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对它还是很陌生,只有很少的5、6个人能够阅读。目前较熟悉的只有邓成林一人,此外还有一盘姓的人可以通读,但对重要的瑶族文化的解释还得靠邓成林,很多人对瑶族文化已经解释不清楚了。一般说来,对瑶族村落而言,师公人数多的瑶族村子,懂方块瑶文的人数就多。在整个金平县,很多人对新创制的拼音瑶文都是不知道和很陌生,只有一些老师和干部接触并学习过新创制的拼音瑶文,老街村的村民也是如此,都不知道瑶族还有新创制的拼音瑶文,很多人见到拼音瑶文书籍后都感到很惊奇,都抢着要我所带去的瑶文课本和教学光碟,说明瑶族群众很欢喜学习本民族的文字,只是我们的民族语文工作没有做到位吧了。同时说明我们的民族语文政策并没有深入贯彻到基层的群众中,宣传工作不仅不到位,而且宣传方式单调、枯燥,没有创意,群众难以理解党的民族语文政策,这从此次问卷调查中可以得到证实。本次入户调查的共有46户,调查问卷的对象有46人,收回调查问卷46份。

四、研究论证

如前所述,老街村属于山区民族村寨,也是广街村委员唯一的瑶族村,其周边的主要民族为哈尼族和汉族,并且老街村与其它瑶族村寨距离较远,但由于距离县城较近,每天都可以同来自不同方向、不同村寨的瑶族村民接触,因此,老街村并不是处于孤立、封闭的状态,事实上,老街村的瑶族与外界的瑶族是处于频繁的不间断的交流和交往之中,这可能就是老街村的瑶族语言仍保存完整的缘故。我们在老街村调查过程中,对瑶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做了46份问卷调查,最后收回问卷调查46份;在接受语言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人数中,男26人,女20人;年龄最大的为66岁,年龄最小的为9岁;10岁以下的仅有1人,10--19岁9人,20--29岁6人,30--39岁16人,40--49岁7人,50--59岁5人,60岁以上2人。参与语言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人员的文化程度为,小学文化22人,初中文化13人,中专文化3人,脱盲3人,文盲5人。我们在老街村调查中共发出汉语水平测试试卷51份,最后收回汉语水平测试试卷48份,受测试人员中,年龄最大的为80岁,年龄最小的为8岁。测试结果,最高分为97分,最低分为77分。90分及以上的24人,占测试总人数的50%;80--89分21人,占测试总人数的43%;80分以下3人,占测试总人数的6?2%。现就老街村瑶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大致对老街村村民的语言文字使用、语言态度、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情况得到以下结论,详细情况见下列统计表:

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统计情况:

表一:

问   题

会一点

不会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你会讲瑶族语言吗?

46

100%





2.你会瑶族文字吗?





46

100%

3.你会讲汉语(方言)吗?

40

87%

6

13%



4.你会讲汉语普通话吗?

15

33%

23

50%

8

17%

5.你会汉字吗?

24

52%

16

35%

6

13%

6.你会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吗?

3

7%

12

26%

31

67%

 

表一的数字说明,老街村瑶族村民的日常语言文字生活以瑶语、汉语和汉字为主,其它民族语是以哈尼语为辅,但在调查者中仅有7%的人会哈尼语,26%的人会一点哈尼语,100%的被调查者都不会瑶族的文字,这与瑶族的文字生活是一致的,人们并不知道瑶族还有文字。

表二:

问   题

瑶语

汉语

其它语言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在家里你与你的配偶讲什么语言?

43

93%

3

7%



2.在家里你与你的孩子讲什么语言?

45

98%

1

2%



3.在家里你与你父母讲什么语言?

46

100%





4.在街上你与你的配偶讲什么语言?

38

83%

8

17%



5.在街上你与你的孩子讲什么语言

44

96%

2

4%



6.在街上你与你的父母讲什么语言?

44

96%

2

4%



7.在村里你与瑶族人讲什么语言

38

83%

8

17%



8.在村里你与本村其他民族人讲什么语言?

35

76%

11

24%



9.在村里你与本村外出工作的瑶族人讲什么语言?

44

96%

2

4%



10.在街上你与本村瑶族人讲什么语言?

7

15%

39

85%



11.在街上你与本村其他民族人讲什么语言?

36

78%

10

12%



12.在街上你与本村外出工作的瑶族人讲什么语言?

27

59%

16

35%

3

6%

13.去到学校你与瑶族人讲什么语言?

38

83%

6

13%

2

4%

14.遇到瑶族客人或朋友你讲什么语言?

33

72%

10

22%

3

6%

15.在本村开会你与本村人讲什么语言?

21

46%

23

50%

2

4%

16.到当地政府部门或有关单位办事遇瑶族工作人员你讲什么语言?

46

100%





17.到当地政府部门或有关单位办事遇其他民族工作人员你讲什么语言?

43

94%

1

2%

2

4%

18.在本民族节日上你与本民族人讲什么语言?

42

91%

4

9%



19.在瑶族节日上你与其他民族人讲什么语言?

41

90%

5

10%



20.在瑶族婚礼上你与瑶族人讲什么语言?

4

8%

41

90%

1

 

2%

21.在瑶族婚礼上你与其他民族人讲什么语言?

6

13%

39

85%

1

2%

22.在祭祀活动中你与其他民族人讲什么语言?

10

22%

34

74%

2

4%

23.你与瑶族人通电话讲什么语言?

15

33%

31

72%



24.你与会讲瑶族语的其他民族人通电话时讲什么语言?



46

100%



25.你与瑶族人在上网聊天或联系使用什么语言?



46

100%



26.你听得最多的是什么语言广播节目?



46

100%



27.你看得最多的是什么语言电视节目?

45

98%

1

2%



28.你最先学会的是什么语言?

30

65%

16

35%



29.比较起来总体上你用得最多的是什么语言?

40

87%

6

13%



 

表二的数字表明,老街村瑶族村民在家里、学校、街上等不同的场所中,与亲友和本民族交流时,首选语言为瑶语,其次是汉语,第三才是哈尼语,瑶语使用率占87%。汉语在他们的日常语言生活中所占比重也是较大的,这与我省散杂居民族的语言生活是吻合的,即本地汉语或汉语普通话成为各民族交流和交往的中介语言,如不同民族之间的交际和打电话等。

表三:

问   题

瑶族文字

汉字

其它文字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日常生活记事你使用什么文字?



46

100%



2.开会你使用什么文字进行记录?



46

100%



3.你与瑶族人相互收发短信息或通讯使用什么文字?



46

100&



4.你经常阅读什么文字报刊?



46

100%



 

表三的数据表明,老街村瑶族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是以汉字为书写工具,这与我们调查时发现的问题是相一致的,即:老街村仅有少数人掌握瑶族民间的方块瑶文,而对新创制的拼音瑶文是无人知晓,也没人掌握,所以汉字的使用率达到100%,而瑶族文字一栏是空的。

表四:

问   题

父母教

别人教

学校教

自学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你通过什么途径学会瑶族语言?

46

100%







2.你通过什么途径学会瑶族文字?









3.你通过什么途径学会汉语方言



4

9%

30

65%

12

26%

4.你通过什么途径学会汉语普通话

3

7%

1

2%

33

71%

9

20%

5.你通过什么途径学会汉字?

2

4%



42

92%

2

4%

6.你通过什么途径学会其他民族语言



24

52%



8

17%

7.你通过什么途径学会其他民族文字?









 

表四的数据表明,老街村瑶族村民的母语主要是由父母传授的,而其它民族语言(主要是指哈尼语)是由其他人教的,占的比例比较高,约占50%。汉语、汉字则主要通过学校教育而习得,自学的仅有少部分,由父母传授母语的占100%。

 

语言态度调查情况:

表一:

问   题

很喜欢

一般

不喜欢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你对讲瑶话的喜好程度如何?

33

72%

13

28%



2.你对讲汉语的喜好程度如何?

26

57%

19

41%

1

2%

3.你对讲其他民族语的喜好程度如何?

1

2%

42

92%

3

6%

4.你对瑶族领导在本村开会讲瑶语的看法如何?

17

37%

26

57%

3

6%

5.你对瑶族领导在本村开会讲汉语的看法如何?

16

35%

29

63%

1

2%

6.你对瑶族地区电台用瑶语广播的看法如何?

24

53%

20

43%

2

4%

7.你对瑶族地区电视台瑶语播送节目看法如何?

26

57%

19

41%

1

2%

8.你对瑶族地区电视台用汉语而不用瑶语播送节目看法如何?

9

20%

36

78%

1

2%

9.你对瑶族地区用瑶族文字编印报刊杂志看法如何?

22

48%

18

40%

6

12%

10.你对瑶族地区用汉文编印报刊杂志看法如何?

15

33%

29

63%

2

4%

11.你对瑶族学生接受瑶语教学看法如何?

21

46%

14

30%

11

24%

12.你对瑶族学生接受汉语教学看法如何?

35

76%

11

24%



13.你对瑶族学生接受瑶语和汉语并用的教学看法如何?

23

50%

19

42%

4

8%

14.你对用瑶族语言进行文艺表演看法如何

33

72%

9

20%

4

8%

15.你对用汉语进行文艺表演看法如何?

20

43%

26

57%



16.你对本地区司法机关用你瑶语文处理案件看法如何?

29

63%

7

15%

10

22%

17.你对本地区司法机关用汉语文处理案件看法如何?

24

52%

22

48%



18.你对本地政府机关和有关单位门牌、标语、图章等只使用民族语文的看法如何?

14

30%

23

50%

9

20%

19.你对本地政府机关和有关单位门牌、标语、图章等只使用汉语文的看法如何?

21

46%

25

54%



20.你对本地政府机关和有关单位门牌、标语、图章等同时使用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的看法如何?

12

26%

28

60%

6

13%

 

表一数据表明,老街村瑶族村民的语言态度是比较明确的,即很喜欢瑶语的人占多数,占72%,且在调查问卷的46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是不喜欢瑶语的;同时对汉语的喜欢程度也不浅,占57%;说明瑶语和汉语在老街村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表二:

 

问   题

瑶语

汉语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你与懂瑶语和汉语的瑶族人,相互交谈你喜欢用瑶语还是汉语?

33

72%

13

28%



2.你与懂瑶语和汉语的瑶族人,打电话你们喜欢用瑶语还是汉语?

28

60%

18

40%



3.相同内容的领导讲话,你喜欢听用瑶语讲还是用汉语讲?

28

60%

18

40%



4.相同内容的电视节目,你喜欢看瑶语还是汉语节目?

24

52%

22

48%



5.相同内容的报刊,你喜欢看瑶族文字报刊还是汉文报刊?

13

28%

33

72%



6.相同内容的网站,你喜欢上瑶族语文还是汉语文网站?

16

35%

30

65%



 

表二数据表明,老街村瑶族村民的语言选择,一般的语言表达还是以本民族语言为主,其次才是汉语,而形成文字或上升到媒体方面的报刊或网络浏览则选择汉语或汉字为主,这与老街村瑶族村民的现实生活是相符的,即他们对瑶族的语言文字还是喜欢的,只是不是很了解瑶族语文方面的知识。

表三:

问   题

不好

无所谓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你对瑶族讲瑶语如何看待?

35

76%

4

9%

7

15%

2.你对瑶族讲汉语如何看待?

20

43%

6

13%

20

44%

3.你对瑶族讲其他民族语言如何看待?

27

59%

3

65%

16

35%

4.你对瑶族不讲瑶语如何看待?

4

9%

30

65%

12

26%

5.你对瑶族不学习和讲汉语如何看待?

2

4%

10

22%

34

74%

6.你对瑶族越来越不会讲瑶语看法如何?

4

9%

37

80%

5

11%

7.你对瑶族越来越会讲汉语看法如何?

37

80%

5

11%

4

9%

8.你对瑶族越来越同时掌握瑶语和汉语看法如何?

42

91%



4

9%

 

表三数据表明,老街村瑶族村民的语言态度是明朗的,即对讲瑶语是支持的,对本民族不讲本民族话是持反对态度的,对瑶族越来越不会讲瑶语是担忧的,并把瑶语和汉语摆在相等的位置。

语言功能调查情况:

表一:

问   题

没有用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你认为在家里瑶语的作用如何?

45

98%

1

2%



2.你认为在家里汉语的作用如何?

14

30%

20

44%

12

26%

3.你认为在村里瑶语的作用如何?

45

98%

1

2%



4.你认为在村里汉语的作用如何?

20

44%

24

52%

2

4%

5.你认为在结交瑶族朋友方面瑶语的作用如何?

40

87%

4

9%

2

4%

6.你认为在结交瑶族朋友方面汉语的作用如何?

25

54%

21

45%



7.你认为在结交其他民族朋友方面瑶语的作用如何?

25

54%

21

45%



8.你认为在结交其他民族朋友方面汉语的作用如何?

41

90%

3

6%

2

4%

9.你认为在做生意方面瑶语的作用如何?

20

44%

23

50%

3

6%

10.你认为在做生意方面汉语的作用如何?

43

93%

3

7%



11.你认为在家庭教育方面瑶语的作用如何?

40

87%

6

13%



12.你认为在家庭教育方面汉语的作用如何?

24

52%

21

46%

1

2%

13.你认为在学校教育方面瑶语的作用如何?

19

42%

23

50%

4

8%

14.你认为在学校教育方面汉语的作用如何?

41

90%

5

10%



15.你认为在了解和掌握政策方面瑶语的作用如何?

20

44%

22

48%

4

8%

16.你认为在了解和掌握政策方面汉语的作用如何?

36

78%

8

18%

2

4%

17.你认为在学习瑶族文化方面瑶语的作用如何?

37

80%

9

20%



18.你认为在学习瑶族文化方面汉语的作用如何?

26

57%

19

41%

1

2%

19.你认为在学习科技知识方面瑶语的作用如何?

11

24%

34

74%

1

2%

20.你认为在学习科技知识方面汉语的作用如何?

45

98%

1

2%



21.总体上在你的生活中瑶语的作用如何?

40

87%

6

13%



22.总体上在你的生活中汉语的作用如何?

40

87%

6

13%



表一数据表明,老街村瑶族村民认为,瑶语在他们的生产、生活、教育、交友等方面是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汉语在生意场和他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

语言政策调查情况:

表一:

问   题

没有

其它情况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你到政府机关或有关单位办事讲瑶语受到过限制吗?

30

65%

16

35%



2.你在外讲瑶语有无受到过嘲讽?

7

15%

39

85%



3.你在本村讲汉语有无受到嘲讽?

4

9%

42

91%



 

表一的数据表明,老街村瑶族村民到有关部门办事,瑶语还是受到限制,这与很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汉族或其它民族有关系。

表二:

 

问   题

其它情况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在本地开会讨论中你要求讲瑶语是否得到准许?

39

85%

7

15%



2.在本地开会讨论中你要求讲汉语是否得到准许?

30

65%

16

35%



3.你们要求瑶族领导干部在你们村中开会要讲瑶语是否得到同意?

42

91%

4

9%



4汉族领导干部来你们村开会讲汉语你们听不懂要求提供翻译是否得到满足?

37

80%

9

20%



5.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到你们村处理案件村民讲瑶语是否得到许可?

39

85%

7

15%



6.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到你们村处理案件使用汉语而你们要求提供翻译是否得到满足?

40

87%

6

13%



 

表二数据表明,老街村的的语言使用是平等的,没有发现不和谐的音。

语言需求调查情况:

表一:

问   题

非常希望   

希望   

不希望无所谓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你希望学习瑶族语言文字吗?

22

48%

22

48%

2

4%

2.你希望你的孩子学习瑶族语言吗?

23

50%

21

46%

2

4%

3.你希望本地的学校教学生民族语吗?

3

7%

32

70%

5

6

4.你希望本地的广播、电视开办民族语节目吗?

15

33%

24

52%

2

5

5.你希望看到用本民族语言制作的VCD光碟吗??

17

37%

27

59%


2

6.你希望看到本民族语电影吗

21

46%

22

48%


3

7.你希望本地文艺活动用民族语表演吗?

16

35%

28

61%

2


8.你希望听到用瑶族语演唱的歌曲吗?

14

30%

29

63%

1

2

9.你希望看到瑶族文字报刊杂志吗?

12

26%

30

65%

2

2

10.你希望能够用瑶族文字收发短信息吗?

20

43%

22

48%

2

2

11.你希望瑶族语言文字能够进入电脑吗?

21

46%

23

50%


2

12.你希望能够看到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制作的网站吗?

11

24%

31

67%

1

3

13.如果你参与案件诉讼你希望使用瑶族语言文字吗?

2

4%

29

63%

10

5

14.你希望政府机关和有关单位门牌、图章、标识等使用民族文字制作吗?

10

22%

22

48%

7

7

15.你希望本民族领导干部在召开以瑶族为主的会上讲瑶族语吗?

11

24%

26

56%

5

4

16.你希望瑶族的语言文字得到继承、抢救和保护吗?

27

58%

16

35%

3


此表数据表明,老街村瑶族村民的瑶语需求是强烈的,都希望能够以瑶语或以瑶文的方式展示本民族的文化。

综上所述,“其他情况”的情况主要是指汉语和瑶语混合使用,发现瑶语和哈尼语混合使用的情况很少。我们按调查到的目的顺序自作标记进行统计的结果如下。“以方便与本民族人交流交往”为第一目的的有35人,占76%;以“便于与本民族人沟通感情”为第一目的的有6人,占13%;以“好了解和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为第一目的的有3人,占7%;以“在外好找到本民族人”为第一目的的有2人,占4%。以“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第一目的的共24人,占52%;以“好学习和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为第一目的的共9人,占19%;以“好做生意”为第一目的的共11人,占24%;以“好找工作”为第一目的的共2人,占4%。

五、结语

如上所述,由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是我省瑶族人口较多的县之一(富宁县瑶族人口数位居我省第一,金平县瑶族人口数位居我省第二),也是我省瑶族勉支系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县,约占我省瑶族勉支系人口数的95%以上。因此,老街村作为县城周边最近的瑶族村,虽然受到周边汉文化、哈尼文化的强烈冲击,但依然保存着完整的瑶族语言和文化,这是值得庆幸的事;从调查了解的实际情况看,老街村瑶族的语言只是在有些年轻群体的语音中发现有所变化,其它则没有发现对瑶语发展不利的问题,但老街村瑶族传统文化和方块瑶文的传承和发展则不容乐观,后继无人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即在老街村瑶族中的口头语言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但瑶族的文学语言在民间则保留得不多了,这种文学语言主要是指瑶族传统的民歌用语和宗教仪式上的经文用语,它与平时人们交流和交往的日常用语还有所区别,会口语的人不一定会或完全会听得懂瑶族传统的民歌用语和经文用语,因此,在老街村村民中能够掌握这种语言的人已经不多了。现将老街村瑶语词汇调查发现的一些语言特点和语音变化趋势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在金平县老街村的瑶语勉话元音系统中,元音分前i和中?,前a和后α,中u和后u,中e和后r等语音现象,这些语音现象是其它州、县瑶语勉话所没有的。

在金平老街村瑶语勉话元音系统中的塞音韵尾已经基本消失。仅保留的ek元音是塞音韵尾的残存,例子很少。如:thek7擦火柴和ke2 nek7 打嗝。

(二)在金平县老街村瑶语勉话的塞音韵尾消失过程中,都有一个由-p、-t、-k到-q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过渡阶段中入声调仍然保持着。金平县老街头村瑶语勉话的入声字正处于这一过渡阶段中,其元音都带有喉塞音-?尾。

(三)在老街村部分年轻群体中,清化鼻音(hm、hn、hny)均发成擦音h,如:米,读成hueiv;竹子读成hauv;竹子hauv;高 hang; 大  hu  ;提水 haengx; 肝  han  像  hangv ;月亮  hax; 伸舌头 heix ; 量米 hau hueiv;饭hangx; 星星heix ; 想 hangv;啃 haix ;咳嗽 herv; 套住 herv; 黑暗 huangx; 闻(气味)hengv;  脸 fien;冰凉 hiqv namx ;烫 huqv ; 捞取huqv;年hangx ; 心 hiuv; 铁 hitv;拔草 hiapv;

(四)金平县老街村瑶语勉话长元音已经消失,长短元音已经合并,没有区别词义的功能。如:胆(damv)和虱(daamvv),一律变化短元音。

瑶语勉方言声母的特点。

(五)声母分清浊。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为清,声带振动为浊音。也有人认为,发音时用力轻的为清音,用力重的为浊音。老街村瑶语勉方言清浊声母词汇如下:

1、清声母词汇例字:

  b___biei    书 s____ sou   走y___ yangh

  P___puix    酒 d___diuv    月hl___hlax

  hm__hmei    厅 t__ting    借g___gav

西  f___fai    饭 hn__hnangx   考 k___kauv

  w___wienv    鸡 j___jai    笨 hng__hngongx

  z___zeiz    气 q___qiex    年 hny__hnyangx

2、浊声母词汇例字:

名字 mb__mbuox  歌 nz___nzung   问 n__naic

   m___meih   聋 nd___ndung   旧 l__luz

   nj__njoux  茅草 nq__nqan   吃 ny__nyanc

   ng__ngongh(ngungh)

(六)声母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主要是塞音有这两类声母。即发音时解除阻碍之后,有气流吐出,便是送气声母。如:pou  铺 ;  tei  梯; koi 开.

发音时,解除阻碍之后,并没有气流吐出,便是不送气声母。如:bei 知; da  外祖父; gong 工。

(七)有清化鼻音和无清化鼻音之别。即发音时,口和鼻的气流同时吐出则为清化鼻音。如:hmeiv 米; hnangx饭;hnyiouv心脏;hngaqv砍。相反,发音时,鼻腔无气流吐出的,就是无清化鼻音。如:maz马;nang蛇;nyiah牙;ngongh牛。清化鼻音和无清化鼻音,有的不需要与韵母配合,只加上声调即可自成章节。如:hmz或hnz五十的“五”;mv 或nv 不。

(八)半元音。即发音时,气流软弱,摩擦较少,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的音。如:wienv碗;wiangh(yiangh)黄;yiangh走;

(九)变调规律

瑶语的多音词有变调现象,其变调规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单音节词原调是一、三、四、五、六调的,与其它音节结合构成多音节词时,第一或第二音节,一般变为第二调(其中,第六调有的地区的瑶语有变调,有的不变调);第二种,原调是第七调的,与其它音节结合,构成多音节词时,第一或第二音节则变化第八调;第三种,原调是第二、第八调的,与其它音节结合构成多音节词时,第二或第三音节则不变调。现将各个声调的变化情况举例说明如下:

1、由第一调变为第二调的,如:

gua瓜----  瓜子guah nyim;布ndie----  白布ndieh baeqc ;

2、由第三调变为第二调的,如:

hmeiv米 ---- 米粉 hmeih mbuonv    j(g)uv 狗----j(g)uh nyeiz 母狗

3、由第四调变为第二调的,如:

buoz 手---- 手指 buoh nduqv        mueiz 蜜蜂----蜂蜜 mueih dorngh

4、由第五调变为第二调的,如:

ndiangx树---- ndiangh lomc树林

5、由第六调变为第二调的,如:

buic 棉----棉絮 buih zatv          muoc帽-----破帽 muoh huv

6、由第七调变为第八调的,如:

apv鸭-----鸭蛋apc j(g)aux         batv笔---- 笔筒 batc dongh

7、第二调不变调的,如:

ngungh牛---公牛ngungh gouv        dieh桌----- 桌面 dieh minc

8、第八调不变调的,如:

matc墨-----砚台 matc bunh          dopc豆----- 黄豆 dopc u(y)iangh

以上是由单音节词构成双音节词的变调情况;三音节词的变调规律与双音节词的变调规律相同,但三音节词前两个音节都变调,这一类词不是很多。如:

j(g)ang    后颈 j(g)angh ngunz    后颈窝 j(g)angh ngunh zomv

(十)音变

  音变是由于某些音节的音素或声调,受到前后(或临近)音节的影响或其它原因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音变。在老街村瑶语勉话的音变现象中,目前发现的仅有减音这种语言现象,如:“没有”、“莫有”maiv maih说成 mv maih;“不去”“maiv mingh”说成“mv mingh”。

 

 

 

注: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得到已64岁的学识丰富的原老街村村长邓成林和瑶语语音调查合作人赵付云、盘付林金河镇人民政府统计员盘有珍、金河镇老街村小学黎世华老师的热情帮助,还有许多好友为我提供方便,才使我的此次调查进展非常顺利,在写成此文时,我用心的谢谢他们。

 

 

 

参考文献:

1、《瑶族语言简志》,毛宗武,蒙朝吉,郑宗泽编著,1982年,民族出版社

2、《云南苗族瑶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云南省编辑委员会编,1982年,云南民族出版社。

3、《云南方志民族民俗资料琐编》,云南省编辑组编,1986年,云南民族出版社。

4、《云南民族语言文字现状调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编,2001年,云南民族出版社。

5、《金平民族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1990年,云南民族出版社。

6、《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1994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7、《富宁县民族志》,吕正元  农贤生主编,1998年,云南民族出版社。

8、《板板桥村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板板桥村志编纂小组 编,2007年,中国国际

文化出版社出版。

 

 

1 盘金祥,男,瑶族,金平县人,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译审

2 邓才兰,女,瑶族,金平县人,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高级工程师